教学体系与内容

以培养全体学生工程素养、劳动能力、创新精神等为重点,强调工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了“三维度”(价值素养、工程实践、创新训练), “五融合”(学科与工种融合、实训与竞赛融合、实训与产业融合、实训与科研融合、虚拟与制造融合)的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形成了以“传授方法、培养技能、突出现代、重在创新”为目标的“多层次、多模块、开放型”四年不断线的具有航空特色的工程实践教育模式。

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服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凸显航空特色,不断探索和构建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工程训练模式。

1. “思政+航空+实践”,一体推进工训全流程“立德”

遵循思政教育纲要,结合工程训练课程特点和价值理念,修订航空特色的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结合各工种技术特点,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航空报国精神有机融入工训教学,实训作品融入思政元素和航空制造特征,赋能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摸得着、看得见”的实训思政教育。

2. “三维度五融合”,多维联动提升工程实践效果

遵循 OBE 教学理念,服务航空人才培养, “三维度”构建立体化工程训练教学内容, “五融合”构建菜单式工程训练项目服务各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广泛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训项目,提升学生工程实训效果,实现航空制造人才培养和工程训练的有效结合。

3.“产教协同、赛训共促”,多级渐进加强创新训练能力

依托航空发动机、数控加工中心、激光雕刻等设备开发出涵盖航空产品设计、制造和装配等内容的系统性工程训练课程,聘请航空企业工程师参与工程训练实训教学。赛训结合,组建“创新实训班”,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多工种结合、多学科融合的创新作品。多级渐进提升学生主动探究及创新实践能力。

4.“线上线下结合、虚拟现实融合”,双向提升工训教学深度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和虚实融合,构建现代化实训教学内容。依托“工程认识训练”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和“飞机部件数字化装配虚拟仿真实验”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双向培养学生航空加工知识及解决航空工程问题能力。

中心独立开设实训课程 15 门,设立了 103 项实训项目,工程认识训练全覆盖。近五年,获批“电镀工艺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1 项;主持教育部工程训练教指委课题 2 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江西省级教改课题等 42 项,《工程认识训练》等 8 门课程获得省级一流课程。编写《工程训练》等教材 9 部,自制实验教学设备 6 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