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特色与发展思路

特色一:三维度五融合”工程训练体系,培养“强实践、能创新”学生

1.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训练一流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服务航空人才培养,不断探索和实践“价值素养、工程实践、创新训练”三维度、 “学科与工种融合、实训与竞赛融合、实训与产业融合、实训与科研融合、虚拟与制造融合”五融合的综合工程训练体系。打通传统加工、现代先进制造、电工电子等实训平台,通过一体化贯通实训项目及课赛结合模式,融通多学科知识和学科交叉思维,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航空报国精神有机融入工训教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通过菜单式工程训练项目满足各专业培养目标,有效服务各专业工程教育认证。

2.成效: 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实现工程训练全覆盖。组建了 3 个创新实践班, “机器人” “机械创新”等 8 个科技社团常驻中心,每年 300 余名本科生接受竞赛指导与技术支持。近五年,学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 100 余项,其中,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1 项、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特等奖 1 项,一等奖、二等奖多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61篇,授权专利 36 项。同时,中心有力支持了我校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等 13个相关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南昌航空大学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学生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足,能够很好解决生产制造中的实际工程问题。

特色二:数字赋能、产教融合、虚实结合,航空特色鲜明

1.内容:工程实践教学与航空先进制造、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工程实训航空特色鲜明。开发与现代航空制造相融合的综合性实训内容,依托航空发动机、多种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激光雕刻等构建航空材料加工、工艺设计、部件装配等一体化综合创新实验。针对学生难以实训的高成本航空制造技术,开发“飞机部件数字化装配虚拟仿真实验”、 “航空零件工艺设计与虚拟仿真加工实验”、 “飞机起落架热表处理工艺控制虚拟仿真实验”、 “电镀工艺虚拟仿真实训”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构建了高度仿真的航空实践环境和可交互式的操作方式,加深了学生航空认知、提升学生解决航空工程问题的能力。

2.成效: 线上资源建设以来,获得《工程认识训练》等省级线上一流课程 1 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3 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12 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项目 11 项,校级虚拟仿真试验项目 20 项。其中,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工程认识训练”通过超星学银在线平台获得齐鲁理工学院等 8所省内外高校共享使用,累计选课人数达到 1.2 万; “飞机部件数字化装配虚拟仿真实验”、 “电镀工艺虚拟仿真实训”等课程通过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国内 50 余所高校共享应用,覆盖全国 18 个省市自治区。航空特色鲜明、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显著提升了学生航空工程实践能力。